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市市场监管局:

由“物理组合”向“化学融合”的精彩嬗变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贾宏斌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市场监管领域执着前行和质量管理创新探索40周年。

40年时光镌刻,40年足迹铭记。如皋市场监督和质量管理见证了改革求索、经济腾飞、法治进步、城市演变、品牌崛起、百姓安康、社会富足的历史进程。

40年阔步前行,40年奋力创新。如皋市场监管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高效监管的实践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有力推动如皋制造向如皋创造转变,如皋速度向如皋质量转变,如皋产品向如皋品牌转变。

“新时代 新起点 新征程”

让标准化成为决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有言道:“没有标准化,质量和效益说不起话。”所以,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转变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协调可持续发展,兼顾速度与质量并举,实施标准化是不二的战略选择。

2008年以来,如皋获批全国标准化分委会1个,工作组7个,如皋企业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91项,获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4项、省级12项,在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6项、省级5项。

今年6月23日,我市创建“国家基层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正式启动,成为全国惟一获批的县级市。以标准化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高质量的“如皋模式”,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崔钢在启动仪式上不吝赞美之词:

第一个特点:站位高。如皋市从发展的内在需求看,已经到了跨越发展的临界点,过去是解决“量”的问题,现在更要重视“质”的提升,要在高质量的发展坐标系上找到自己的方位,就要实现标准化。

第二个特点:做法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双主任负责制”的标准化委员会和实体化运作的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层次、各领域深度融合。

第三个特点:成效好。如皋在强化实施标准化应用,释放“标准化+”改革引领效应等方面,可以说是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将“舌尖上的安全”守护到底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从“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到“八个部门管不好一条猪”的瘦肉精事件,再到沸沸扬扬的“舌尖上的罂粟壳”,“食品安全”时刻考验着百姓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

如皋坚持抓重点,攻难点,从“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网络订餐服务、食用农产品”等五大方面入手,立破并举、疏堵结合,开创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局面,守护了如皋人“舌尖上的安全”,赢得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区)”创建入场券。

“三小”行业:全面规范 综合提升

“‘三小’并不小,覆盖人群多;从业门槛低,产生问题多。”这便是人们对于“三小”的固有印象——脏乱差。

然而在位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生民营小区,却是另一番景象,集中了11家加工豆腐、糕点、速冻制品等的小作坊,全部装配了除油排烟废水沉淀系统,监控和检验设施也一应俱全。此外我市还将在白蒲镇设置茶干集中加工区,在江安镇设置肉制品集中加工区,在长江镇设置糕点集中加工区,全部统一选址布局、统一装修要求、统一生产标准,让污水不再横流,蝇虫不再乱飞,垃圾不再乱堆。

如皋人又爱又恨的大治小吃街,今年也整体搬迁到正翔商业广场,建立如皋地方名品名吃一条街,统一证照公示、建立油水分离、污水处置、菜碗洗涤池等设施,彻底扭转脏、乱、差的食品摊贩经营环境。

食用农产品:一键溯源 全程留痕

俗话说,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现在的城市市民来说,食用农产品的重要性恐怕不亚于这七件事。为有效解决当前食用农产品农残兽残、非法添加、无法溯源的问题,今年我市食安办与成都顺点科技公司合作,引入追溯系统平台,通过互联网+,将各农业基地、小作坊主、农贸批发市场等供应方,学校、养老院、机关食堂等采购方纳入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快检公示、溯源一键可查,形成流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的“一机溯源”模式。

不仅如此,市农委还开发运用了如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及手机APP,推动全市14个镇(区、街道)农管所农产品监管由“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的转型升级,监管信息实现全过程“留痕”。

网络订餐:信息共享 全面整顿

网络订餐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对如皋百岁步行街内20家主营外卖餐饮的小店进行集中整治,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执法车辆8辆次,发出责令停止经营通知书19份。7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主动出击,对美团和饿了么两家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如皋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他们开展自查自纠,对已入网餐饮单位进行一次全面自查;确保入网商家具有实体经营门店,确保线上线下餐饮服务同标同质,确保配送环节餐食不受污染;同时建立信息交互制度,定期报送统计数据、自查报告等信息。

只为让消费者更放心

消费者权利保护就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命题。加强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2017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人大五个评议部门测评中位居第一,并成为了市人大开展评议工作以来首个荣获满意率100%的部门。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心组织“品质消费美好生活3·15主题活动”,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推出《我们的消费维权》宣传片,权威发布供水、供电、供气三大公共服务业消费监督评议结果,剑指网络消费、装修装璜等消费陷阱和行业潜规则,发布消费预警提示,主题活动网络直播视频点击量突破了12万人次。

畅通维权渠道 确保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畅通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渠道的基础网络建设,增加消费维权工作的权威性和透明度,畅通举报渠道,确保处置及时;规范举报程序,提高投诉满意;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健全维权体系,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

提升监管效能 维护市场秩序

维护消费者权益不能限于“亡羊补牢”,事后“扎篱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做好“两手抓”:一手抓好消费维权,一手抓好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同时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提升,这样才能实现标本兼治。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强化监管这一主责,创新机制、提升效能,维护了安全公平新秩序。按照“宽进严管”的要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切实守好“四大安全”底线,努力提升监管执法综合效能。

开展教育引导 优化消费环境

没有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没有对非法经营者的严厉惩戒,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将是一句空话。当前,一些消费者维权意识依然淡薄,总以为是一些小事,不必大费周折要求索赔;还有一些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正确,知假买假,也助长了社会上的制假售假之风,因此急需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在全社会营造放心消费的优良环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市监为民”理念,主动顺应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变化的新趋势,积极推进信用建设,提高消费维权效能,落实检测计量惠民,大力改善优化消费环境,真正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改革瞬间

1+1+1>3

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监管领域都流传着这样一道经典问答。市场上面包房到底归谁管?答案是,从事面包加工,就属于质监部门管理;如果生产的面包再放到前店进行销售,这就属于工商部门的管理范畴;要是店里再放几张椅子,为顾客进食提供方便,又归属食药监部门管理。这就是“九龙治水”的尴尬。

2014年12月22日,如皋市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局合并,组建成立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起一个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市场监管体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执法职能、归并执法机构、创新监管方式,初步形成了“一个部门管市场”的新格局。

部门做减法

在市场监管局成立之前,工商、质监、食药监分属于三个不同部门,由于职能分散、交叉、缺位,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七八个大盖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的情况让百姓诟病,重复执法又让企业经营者不堪其扰。

工商、质监、食药监的“三合一”改革,整合原先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食品药品监管、质量监管、执法办案等职能,设置综合监管科和质量监管科2个综合监管科室,以及食品科、药械科、特设科3个专业监管科室,并设立了14个基层分局,实现镇区全覆盖,按照“总体瘦身、基层强身”的原则,补足了原先一线特种设备、医疗器械监管、药品监管力量薄弱的短板。

效能变加法

部门减少了、人员精简了,但履职容不得半点马虎。新组建的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资源整合后,综合执法职能叠加、专业互补的优势,将过去的单一式检查改为综合化监管。部门整合后,如皋将单个点查处转变为链条式追溯,强化信息共享和衔接流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生产、流通、餐饮三环节追溯机制,一个环节发现问题,三个环节追溯检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安全隐患。

“综合行政执法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基层。”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贾宏斌表示,要把“横向整合执法资源”与“纵向下移执法重心”同步推进,着力破解相关职能部门“管得了、看不见”和镇村“看得见、管不着”的执法瓶颈,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无缝监管。

40载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改革航道中,如皋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积厚成势,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坚实筑就!

40载匡正固本,不忘初心。时代大潮中,如皋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成就辉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