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冬至感言

 □徐应佩

 

冬至节日将至,南通如皋对此节日十分重视,民谚云“大冬如小年”。因为每年农历11月内,约公历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步北移,白天逐步变长。古人有“冬至阳生”之说,《史记·律书》所谓“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从这一天起就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九”直至“九九”,《柳堡的故事》中所唱的“九九那个艳阳天哟”就是“尽九”春至,而非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冬至为冬之极,而后就阳气生。在农耕文明时代,冬至是阳生之日与农事关系极大,把它看成小年,如同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穿新衣,办筵席,祭祖先。在外的人都要回家,不得回家的也思念家人。杜甫《冬至》说“年年至日长为客”,白居易又写有《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元代马臻也写有《至节即事》:

天街晓色瑞烟浓,

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

呼卢笑语自从容。

白居易家在陕西周至,外出至邯郸,正逢冬至日,思念家人,只觉得有灯影伴随着自己。诗中这“远行人”就是诗人自己。想着家人想自己,正是自己想家人。马臻的诗完全是写贺节的气氛与活动。早晨就焚香祈福,还传送名帖致贺礼。在室内的则玩起了“呼卢”——掷骰子,叫着“四五六、六六六、幺二三”之类,充满喜庆气氛。

古人重冬至因此日起阳气升,万物萌。今天我们虽然改用公历,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不变,工业文明时代还要有农业生产。农作物仍按自然规律生长,因而“冬至”这节气仍沿袭下来了。冬至后即准备春节(过年)了,规划明年的农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