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资本扩张冲动难改 银行年初“补血”忙

新年伊始,商业银行纷纷开启“补血”模式,缓解资本压力。据统计,截至1月7日,已有3家政策性银行宣布拟发行合计不超过490亿元金融债补充资本。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受业务规模扩张和监管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不断攀升,资本金“补血”压力不可避免。

银行开启“补血”潮

据中国债券网信息显示,国家开发银行于1月8日增发第九期、第十二期、第十四期金融债,期限分别为1年、3年、7年,发行量分别不超过100亿元、80亿元、60亿元。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受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监管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就进一步上升。因此,上市银行使用优先股、定向增资等“补血”工具已成常态。据统计,2018年初至今,A股上市银行已完成资本补充5315亿元,已公告但仍在进展中的规模7447亿元。

IPO方面,紫金农商行于1月3月成功挂牌上交所,成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的省会城市农商行。另外,青岛银行也已完成网上发行,后续上市工作正紧锣密鼓启动。除了在2018年成功过会的西安银行、青岛农商行外,绍兴瑞丰农商行、浙商银行、厦门银行、厦门农商行等9家银行的A股上市进程也已进入“预披露更新”状态。

未来资本金压力不减

在银行严控放贷闸门、加大核销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下,2018年以来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明显改善,据统计,28家A股上市银行中,8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去年三季度末出现上升,2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下降。但分析人士指出,尽管2018年以来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贷款规模仍在增长,整个银行业面临的不良资产压力依然存在,预计2019年不良贷款处置的任务依旧很重,防控金融风险的压力仍然很大。

金融分析师肖磊表示,2018年三季度银行业整体业绩低于2017年,主要还是去杠杆的大环境和银行各类监管背景造成的,预计2019年银行的日子可能会稍微不好过一些,因为整个经济处在调整期,银行需要符合政策层面的让利于企业的指导,净利润可能会出现下滑。

面对资本金压力,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指出,在资本金压力日益严峻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更多通过发展中间服务业务,而不仅依赖于存贷款等资产负债业务来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以消耗较少的资本金获取较高的息差收入。

银行永续债发行提上进程

资本金压力一直是困扰商业银行的难题,为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2018年12月2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于近日宣布将研究尽快启动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这意味着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又添一员。

此前监管部门已发文明确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2018年2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3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事件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2018年3月12日,央行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明确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发行资本工具。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金融分析师杨慧敏表示,发行新型资本工具是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一大手段,对于银行来说,补充资本金能够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要求,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也是银行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的必要条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永续债具有可计入权益、补充资本金、降低负债率等特点,不过也面临着很多“障碍”。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期限较长,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低,使得永续债的投资风险和估值较难判断,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在发行主体资质方面,永续债一般要求初始外部评级在AA+以上的企业。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新型资本工具发行处于起步初期,银行盈利增速放缓以及资本市场回落等使银行内源和外源融资渠道收窄。如何加快补充银行资本、推动银行资本工具创新也成为当务之急。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