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贾雨村”“甄士隐”说开去(中)

——试论《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

 □王观明

 

笔者现提出自己的观点。主要是根据《红楼梦》向我们提供的《红楼梦》的写作原则“假语出来,真事隐去”,确立了这样一个分析《红楼梦》的重大原则,研究《红楼梦》的重要方法,即我们应该将《红楼梦》中的文字分成两种,一种是明明白白地写的“假语村言”,所有这些“假语村言”都是纯粹的“假话”,如上面《红楼梦》中写的有关贾政的一切情节,他的所有人生轨迹都是“假语”,都只是“表面现象”,对于这些表面现象运用“现象推测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少可参考的、有价值的初步结论,所以这种“现象推测法”本身没有错,还是可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但不能进行“过度推测”,过度推测就不科学了,这就是胡适红学之所以生错的根本所在。《红楼梦》中还有另一类文学,不是明明白白写在表面的,而只是露出了某些痕迹的文字。需要我们按照《红楼梦》作者提示的方法,“按迹寻踪”,将隐含在这些文字中的,确确凿凿的“真人真事真地”开掘出来。笔者将这种方法称做“事实索隐法”。因为它是以《红楼梦》中的客观存在的文字事实为依据,通过求索探寻,找出隐在其中的“真人真事真地”得出科学结论,这就是如皋红学之所以正确的根本所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皋红学是如何根据《红楼梦》中为我们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利用“事实索隐法”来确定《红楼梦》作者是冒辟疆的。一百多年前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即通过索隐探寻,初步提出了《红楼梦》中宝琴即冒辟疆。又说《红楼梦》中“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其中“水国吟”即指水绘园。另一位索隐派大家王梦阮也通过索隐探索,认为董小宛即林黛玉,以上说明一百年前索隐派的红学家们就已经将《红楼梦》和冒辟疆、董小宛、水绘园联系在一起了。当时以蔡元培为首的一批红学家被称为“索隐派”。所谓“索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求索探寻,索隐出“隐”在《红楼梦》中的真事,来研究《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它的著作者是谁。笔者认为这“索隐派”方向对头,方法正确,和如皋红学的“事实索隐法”基本相同,如果当时按照这条路索隐下去,说不定对《红楼梦》的诸多谜团早就解开了,《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也可早日面世。但“索隐派”被胡适红学无情扼杀,及至今销声匿迹。现在我说如皋红学就是“新索隐派”。我们研究《红楼梦》所采用的就是通过求索探寻出“隐”藏在《红楼梦》中的“真事”,我们利用这种“事实索隐法”已经揭示出诸多隐在《红楼梦》中的不为人知的“真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来证实《红楼梦》的作者即冒辟疆。在这方面上海红学专家黄伟民已写出百万多字的专著,找出了一千多个例证,其中重要例证就有一百多例,如皋红学会的同志也已找出相当多例证,其中颇有说服力的例证也有一百多个,这里不便详说,提取四例。简述如下:例一:“依城而建”是水绘园的特色,据说全国仅水绘园是“依城而建”的,现在这一水绘园的特色却出现在“大观园”中!《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写尤氏送探春,见大观园中“凄凉满目,台榭依然,女墙一带都种着园地一般,心种怅然,如有所失”。这些文字表面看是写尤氏在大观园中的感受,实际上一个“女墙”透露出大观园是“依城而建”的特点。再用《红楼梦》作者“假语出来真事隐去”的写法一查便知,明写大观园中的“女墙”是“假语”,而隐含在这其中的水绘园“依城而城”才是“真事”。由此可见《红楼梦》作者就是这样,在某一情节的“假语”中隐含着客观存在的事实。读者就可以从这“事实”(痕迹)中寻觅出作者要告诉读者的“真事”,大观园即水绘园从而进一步推想到能将水绘园写进大观园的只有水绘园的主人冒辟疆。例二:冒辟疆曾在他的著作中《影梅庵忆语》和《海底》两本书中两次提到一个十分奇特的名称“火肉”,这说明“火肉”一词早为冒辟疆引用。“火肉”一词怎么就出现在《红楼梦》中呢?《红楼梦》中第八十七回“给姑娘们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汤”这分明是写贾府“火肉白菜汤”是“假语”,隐藏在其中的冒辟疆所标出的冒记“火肉”才是“真事”。看来《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将某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如“火肉”,不露声色地隐藏在《红楼梦》的某些情节之中,等待细心的读者去发现这隐着的“真事”,从而认识到能将“火肉”这一冒辟疆已运用的生词写进《红楼梦》的只能是冒辟疆,也就是说《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例三:《红楼梦》第七十回有一段话,写大观园女儿们放风筝,“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形带响鞭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如皋人一看便十分熟悉,这不正是我们如皋的“板鹞风筝”吗?如皋这种板鹞风筝不同于潍坊等地的北方风筝,是如皋独有的巨型风筝,具有“两板门大、喜字形、带响鞭,如钟鸣”的独特性,这和第七十回描写的风筝竟一模一样,这分明是写大观园女儿们放风筝是“假语”,而暗含其中的如皋板鹞风筝才是“真事”。试问北京西山的曹雪芹,他能熟悉这极有特色的如皋板鹞风筝吗?能如此流畅具体地将板鹞风筝写进《红楼梦》的只有如皋人冒辟疆!例四:在《红楼梦》第十六回和第十七回有关大观园水系有这样几句话:会芳园本是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又开一岔道,引向西南。这三句话反映了这样三点事实:引水两洞口均在大观园北边,而分在两处,水向南或西南流;两洞口流进的水可连通,最后“合在一起”,有回路可倒流;两洞口既是进水口又都是出水口,外城河水大(涨潮)则都进水,外城河水小(落潮)均出水。这三个特点和如皋水绘园的水系一模一样。这又一次充分说明《红楼梦》作者将如皋水绘园水系原封不动地全面具体地搬进了大观园。所以《红楼梦》写大观园水系如是“假语”,写如皋水绘园水系才是“真话”,而且这一形式的水系据说是如皋仅有,试问:北京西山那个曹雪芹,有可能这样熟悉,这样全面具体地将如皋水绘园水系原封不动地搬进大观园?否!能够这样写的只有水绘园的主人冒辟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