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如皋市科学技术局:

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 增添转型发展新动能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认真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发展高质量的要求,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扩大创新供给,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1月至11月,全市R&D占GDP比重达2.66%,上升0.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6.4%,上升4.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达66.6%,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2018年末保有量超过17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上升到22.42件。跻身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县(市)前20强,比去年前移三位。

一、项目建设管理实现新突破

2018年获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4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74项,争取资金额2300万元。力威机械“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研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海迪科光电云峰团队获得省“双创团队”科技类立项,实现了我市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省“双创团队”项目零的突破。力星钢球、百川化工等7个项目入选“中国好技术”,力威机械、星球石墨等4个项目入选“江苏好技术”。

二、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

2018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1家,新增省民营科技型企业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备案27家,获批上市培育企业2家。协助高新区围绕“一区一战略”产业开展了全省高新区年度评价工作,综合排名进入省级高新区前十强,较上年提升9位,9月成功去“筹”。全市孵化器新增入孵企业68家,毕业17家。成功举办第四届“梦想之星”创业大赛,路演项目获得一致好评。

三、校企对接合作实现新提升

通过广泛发动、细致摸排,全年共征集102家企业有效技术需求185项,收集80所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7000多个。按照“三个全覆盖”(所有镇区全覆盖、所有产业全覆盖、所有条线全覆盖)的要求,开展产学研活动40次,参与企业100多家、高校院所26家。完成产学研项目115项、合作经费支出额1990万元,分别增长167.4%、26.75%。其中与上海高校开展产学研活动6次,形成校企合作项目8项。

四、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8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南通市级9家,新增研究生工作站1家。建成省企业院士工作站9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1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研发平台总量南通领先。吉林大学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扬州大学(如皋)花木产业研究院有序推进。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国家火炬计划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复核。

五、知识产权工作跃上新台阶

全市专利申请量、PCT申请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年获省高价值专利资助25件,省国际专利资助5件。梦百合家居获江苏省国外专利产业化项目立项(全省10家),另有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优势企业8家。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假冒侵权专利办案量全省县(市、区)第10位。

六、科技金融融合注入新活力

将科技金融融合政策纳入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政策体系(皋办〔2018〕13号),规范了对“如科贷”合作银行和科技担保机构的资助标准、操作流程。2018年1月至11月,发放“苏科贷”10家2200万元,“如科贷”21家12200万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困难。选送6个创业项目参加了“通创荟梦想秀”活动,4个项目获得投资公司1400万元的投资意向,其中引拓电力和秦烯新材料各500万元、广恒生物和骏星信息各200万元。

  举办第四届“梦想之星”创业大赛,入围决赛的项目涉及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移动互联网等多个高科技产业。

 

  承办市级机关二季度“党员政治生日”活动,推动“党建促创新 创新带党建”,将党建工作从机关向服务对象延伸。

全力推动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企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8年,高新区年终综合排名较上年提升9位,进入省级高新区前十强,并成功去“筹”。

  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研制”项目在“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获科技部国家级重点专项立项。

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2018年开展产学研活动40次,参与企业100多家、高校院所26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15项,合作经费支出额1990万元。

  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排名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科技部验收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军华

 

展望2019

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回顾2018年,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在服务大局中理清发展思路,在深化改革中明确工作举措,在落实政策中优化创新环境,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和改革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展望2019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弘扬治沙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创新驱动主动权,全面完成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在具体举措上,全力开展“四促进”专项行动,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一、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一是完善科技政策引导机制。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取省级以上项目立项等环节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依托市场化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推动科技服务由“点对点”服务企业向“点对面”服务产业转变。尽快设立科技引导资金,合理设置门槛,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等予以支持,强化对企业创新潜力和前景的评估,确保发挥好科技引导资金引领发展的作用。三是创新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完善科技金融奖补政策和实施细则,创新科技风险化解、分担、补偿机制,用好直接投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科技保险、贷款贴息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用活用好科技金融融合政策。定期组织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洽谈,确保全年新增“苏科贷”2400万元以上,“如科贷”6000万元以上。

二、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一是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引导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围绕创业项目培育、小微企业孵化、优秀企业加速等需求,通过各类优质创新资源与服务资源的聚合,实现创业服务提质增效。加快软件园二期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中心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二是构建创新要素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科技信息发布中心、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产品抵押融资平台等系列要素平台,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务。三是完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发挥好吉林大学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扬州大学花木产业研究院等平台的作用,推进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开放性共享共用科技服务平台,全力服务企业创新活动。

三、以推动产学研合作为抓手,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开展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征集工作。坚持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发动企业报、帮助企业找,确保收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180项,征集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5000项以上,夯实产学研活动的基础。二是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分区域、分行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重点瞄准北京、南京、武汉、西安等科教资源集聚的城市和“中”字头的大院大所开展专题对接活动,积极对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及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落户我市,实现合作共赢。三是开展对接服务上海工作。紧盯上海的高校院所、“双创”人才、科技园区、知名企业以及创客资源,切实抓好技术对接、成果对接、人才对接、产业对接、机制对接。借助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科创中心的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上海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吸引更多的海外高端人才服务我市创新发展。

四、以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促进企业做优做强

一是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继续完善“苏科贷”“如科贷”合作机制,鼓励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简化企业贷款程序,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支持银行拓展科技信贷业务,完善政府、企业、银行风险共担与补偿政策,量身定制多样化的科技信贷产品。二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科技型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强化上市入库备案企业的培育。精心组织创业大赛获奖项目与创投资本对接,加强新闻媒体的跟踪报道,让优质项目拥有更多获得风投机构关注和支持的机会。三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大力引进科技担保公司、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为金融资本提供优质配置对象,让更多的科技型企业享受科技金融政策优惠。

2019年,力争全市R&D占GDP比重上升到2.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7%;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培育南通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家,其中省级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产学研合作支出额超过2000万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