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读书真好

□石征祥

 

受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无论外出办事或休闲娱乐,我都会随身带着一本书,一有空就翻上几页。无论有多寂寞,只要有书在手就足够了,再漫长的时间我都不怕,一直到现在老了,也仍然痴心不改,因为读书真好。

我家祖祖辈辈都不识字,吃了许多的苦。因为那时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想读书,真是白日做梦,但仍然不断奋斗着。我的祖父去世前对我父亲说的最后一句就是:“有了条件就要让孩子读书。”我父亲没有忘记祖父的教诲,结婚时,尽管只有床大的一只工棚,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但仍然坚持着让我们上学读书,当然,更主要的是国家为我们穷人减免了学费。

从我记事起,耳边听得最多的教诲就是:只有读好书,穷人有出路。加之,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只有读好书,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这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诲,让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我上学时,几乎没有课外作业,回家都以干农活为主,因为太穷,要想看看课外书,那是一种奢望。偶尔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小人书看,心里羡慕死了,也会和大家一起凑上去看上几眼,那时笑说“闻颈项皮”,还千方百计讨好人家。后来,有时偶尔也能借到一本书,在人家规定的时间内,我会反复阅读,时间一到就还给人家,因为我讲信用,往往借书也不太难,只是那时的书太少了。

到了初中,我就和同学联合起来看,当我借到一本书,人家规定我8天归还,我就只用4天时间看完,留4天给我的同学看,我的同学也同样让一半时间给我读。有时为了赶时间,就夜里读,有好多次甚至读到深夜。到了高中,有更多的书读了,再也不用“闻颈项皮”了,有时来不及,就用手电在被子里读,有时上课也偷偷地放在抽屉里读。平时上街办事,新华书店是我必去的地方,为了凑钱买书,我会抽时间挖野芋头、摘桑葚卖。

我不善言谈,也就不喜欢和别人谈天说地。我自费订阅了《老年周报》《中国老年报》和《中国老年》杂志等,每篇都认真阅读并记笔记。为了更好地读书,我还上了老年大学,读各种没有读过的书,学过去没能学到的知识,不断填补空白,并和老年大学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切磋交流。我还拿起笔向报社投稿,短短一年多时间,我就有近20篇文章见了报。

法国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著名女作家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啊!读书真好!人到老年,有学有为,个中欢乐,有滋有味,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明天的幸福就藏在今天的读书里。我只要眼睛还能看得见,就会一直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