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行 者
□王 言
他被捡到净土寺的时候,大约三岁。
大伏天里毒辣的太阳把土地烤得焦黄,正值荒年,民不聊生。寺里的僧人每日进山挖草根充作粮食,艰难度日。
他听说,自己当年还是个不会说话的小娃娃,坐在树墩子上,饿得哇哇大哭,黑瘦黑瘦的,像个野猴子。
那时师兄方是十三岁的少年,脱了僧袍把他包起来,取出囊中仅剩的小半个馍,掰碎了喂给他。师兄温柔地问他父母名姓,能否记得家在何处。
他噙着泪狼吞虎咽地摇头。
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世间最美味的半个馍。
于是他被师兄放在背篓里背回了净土寺,成为了黑瘦黑瘦的小和尚。
僧人们颇有微词,本来就闹饥荒,哪来闲粮多养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娃娃。
师兄笑笑说,从我的斋饭中分一半给他。
于是每日师兄去领斋饭,多了一个小跟屁虫,小小的人儿,跟在后面捧着一个小碗。
这娃娃夜里睡得香,黎明却极不老实,蹬被是家常便饭。师兄五更起来读经书,干脆坐到他的榻旁读。他一蹬腿,师兄头也不抬,便利落地伸手拉被子,把小胳膊小腿捂个严实。
娃娃长到了六岁,同浸润了春雨的青笋一般,一眨眼就高了。
师父常夸奖师兄是最有灵根的弟子。可他觉得,师兄总是默默无言地坐在禅房读经书,如一尊石像。
这天,有个男子来净土寺出家。师父恰巧去殿外讲经,由师兄替师父为那男子剃度。
还没落刀,一个女人携一孩童,边哭边闹地闯了进来。
女人抹眼泪道:“你这没良心的,为了躲债做和尚,叫我们母子后半辈子如何是好?”
那小女孩也抓住男子的衣袖,哭得好不伤心:“爹爹,我们回家吧。”
男子忍不住了,掩面而泣。
师兄合掌曰,“阿弥陀佛,施主尘缘未尽,下山去吧。”
那三人相互擦着眼泪离去后,他拉了拉师兄的袖子问,什么是“爹爹”。
师兄一愣,山寺里都是出家人,这些年竟没人同他讲过父母伦常。
师兄摸摸他的黄毛脑袋:“爹爹就是父亲,是养育儿女的人。”
他恍然大悟,拍手道:“那师兄就是爹爹。”
向来不苟言笑的师兄,顿时忍俊不禁了起来。
“师兄不是爹爹。”
“为何?”
“抚育教养不必是骨肉血亲,而父亲乃是生你的至亲。父亲跟儿女血脉相连,音容也会有相似之处。可你既已入空门,便无父无母,无牵无挂,只是个出家人罢了。你我同为修行之人,是在相互扶持,并非父子。”
这话对他来说委实深了些,他只听懂了一句,就是父亲会与他像,而师兄与他一点都不像。
是啊,师兄像坐在云端的仙人,最喜坐禅。他就像山里的野猴子,喜爱上蹿下跳。有一回偷拿了柴房里一根扁担,在后院哇呀哇呀地舞,打碎了师叔的药罐,被师叔责骂得凶了些,回房蒙着被子嚎啕大哭。
师兄叹口气,掀开被子,看他哭得皱巴巴的一张小黑脸,又有些好笑。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勿要过度自责。”
他拉过师兄的袖子盖在脸上:“师叔说我不但书读不进去,疯起来还像个猴子。”
师兄皱了皱眉,“师叔言重了,你莫要放在心上。”
他哭声小了些,脑袋从师兄衣袖下钻出来,两只小眼睛盛着泪水,漾得亮晶晶的:“还说……我是个没有爹生娘养的小叫花子……”
师兄不语,沉思片刻,问道:“你觉得师兄像不像没有爹生娘养的小叫花子?”
他抬头,看着师兄清冷俊逸的脸孔,拨浪鼓一样摇头。
“师兄与你一样,无父无母。是被放在木盆之中,沿河漂来净土寺的。”
他傻了,自己是个野猴子,又傻又爱吃,没人要也是常理。师兄那样聪颖灵慧的一个人,竟也没有人要?
师兄温和说道:“你瞧上次那有家室妻小的男子,想入空门不得。你我无父母,便不被俗事所扰,清静修行,自是少了一桩烦恼。”
他点头。
是呀,师兄与他是一样的。
众生平等,人人皆是一样的。
师兄说:“还为不为此事伤心了?”
他摇摇头,又点点头。垂了脑袋,声音越来越小,哼哼唧唧道:“我当真像猴子?”
师兄微笑道:“像又如何?不像又如何?形乃虚像罢了。师叔瞧你像,我瞧着你却不像,舞棍弄棒,倒似行者。”
他咧嘴笑了,虽不懂行者是什么,但总归比猴子好听些。师兄说像,那一定像。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
近日净土寺有了一件大事。
二十九岁的师兄奉皇命西行求法,不日启程。
十九岁的少年,个头高得像竹竿,依旧是黑黑瘦瘦。听到这个消息,去师父跟前扑通跪下,请求同去。直到师父允诺了,才笑着起身,咧嘴揉揉膝盖,热火朝天地去收拾行装。
师兄惯用的木鱼得带着。
路途遥远,僧鞋需得多带几双。
自己夏天用的小蒲扇便不带了,热就热罢。行李需少些,不能负累了师兄。
但护膝得带上几副,师兄冬日里最是畏寒。
想了想,他又拿上一根趁手的木棍。师兄见了,愣了一瞬:“你这是?”
他挠头说:“路上必有豺狼虎豹,防防身。”
于是,两人一马,竹杖芒鞋,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荐读】三岁的娃娃遇到十三岁的师兄,不似偶遇胜似巧合。佛说“三生三世缘”,足见笔者深得佛家禅机。值得称道的是:笔者让“野猴子”般的小娃娃在一路成长中去读懂“石像”般的师兄,去领悟尘世与空门的纷扰,直至追随师兄“奉皇命西行求法”、“拜佛求经”,虚写神话实写当今,文写“行者”实写“自己”。究其实,无论是“智者”还是“慧者”,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选择“拜佛求经”者,“三生三世”都是“行者”,只有领悟佛家禅机,才会由“行者”变成真正的“智慧者”,也才会早日修成正果,入道成佛!切记:“入道成佛”之日是一定要重返东方文明古国的,这也是“必须的”。
行文堪比吴承恩,运笔逻辑有神韵;不必拘泥老故事,再造神话望后生!
(包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