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传绘事之道 立师者之德
——记如皋画家贲道立和他的快乐人生
见到如皋市文化馆资深美术辅导老师、画家贲道立时,笔者不由得在心中为这位八十岁的老先生画了一幅“速写”——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腰身,矫健的步履,丝毫看不出和年轻人有啥区别;花白的卷发从棒球帽边缘露出来,显得很“潮”,流露出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气质;满面笑容,双眼有神,透出一种阅遍沧桑的淡定,又不失温暖和亲切。整个一位极具亲和力的“老帅哥”。
没错,太年轻了。这哪里像八十岁的人?是多年在艺术的世界中浸染让人青春常驻?还是贲先生独特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让他永葆青春?在接下来的采访中,笔者试图寻找答案。
除了是一位被省内同行一致推崇的画家之外,贲先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美术老师。自从1979年到如皋市文化馆工作,负责全县(当时是如皋县)的美术辅导工作以来,贲道立在四十年中为数以千计的爱好美术、有志于在艺术道路上求索的年轻人完成了美术启蒙。
正如贲道立的学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朱平博士在《贲道立中国画作品集》序言中所说:“夏日骄阳似火,在文化馆顶楼初见先生后得先生蒙教,才逐渐了解和体悟到形体、比例、光影、虚实等语汇,始悟绘画正道。蒙先生不弃,如我这般诸多懵懂少年才能得以考学成功。故相识近三十年对先生犹怀感激之情!”
对贲道立怀有这种感恩之情的学生,其数甚多。正是因为贲道立的传道授业,这些学子才有机会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走出一条通过常规高考升学就业之外的人生道路。
贲道立的画室在他所居住小区的某处底楼,里面除了几具供学生写生用的石膏像,几张简朴的画案、凳子和画架之外,别无他物。然而在贲道立画室里,客观条件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贲老师对学生数十年如一日的诚心、耐心和热心,学生都是冲着老师的这一片心而来,而在贲老师的悉心辅导下,画室确实走出了不少有出息的学生,其中的佼佼者除了曾经在俄罗斯留学的朱平博士之外,还有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两位副院长盛瑨和薛峰、南通大学美术系书记马立波、南京天艺画室的创办人黄志勇等。在贲道立的学生于恩师八十寿辰之际集资出版的学生画集《起点》中,历历在目。
贲道立常年免费授徒,在文化馆主持暑期美术培训班时固然如此,退休之后他自己的画室很长时间也免费。早在农村中学当老师的时候,贲道立就曾经在自家生活也很拮据的情况下仗义疏财,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替家境贫寒拖欠学费的学生缴清学费;拿出两个月的工资,资助受伤的学生去上海治疗。贲道立这一生,把学生看得最重。
开办贲道立画室之后,贲道立培养学生不遗余力,每每令学生和家长感动,而他本人对“钱”却相当不敏感。有时候学生家长出于感激,把钱捧过来,生性朴实的贲道立会立即让他拿回去,甚至陪送学生参加高考时,贲道立自己的食宿费用都自己负担。后来,画室才不得不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每天50元,这已经是“涨价”之后的最高标准了,用贲老师的话来说:还不认真收。这点钱,说实话,交完房租水电之后,所剩无几。
贲道立做这个画室实在不是出于“艺术教育产业化”之类的考虑,而是出于一种多年来融化在他生命中的理想:培养画家。学生有进步,贲老师就高兴。每当发现有艺术天赋又能勤奋的学生,贲老师就利用午间、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提高其绘画技艺,费用?他脑子里基本上没这概念,他的满足感来自别处,那就是学生的进步。而这种看见学生在自己指导下画艺长进时由衷的高兴,这种乐于成就别人的心态,这种由老师的身份带来的细水长流的乐趣,很简单,却特别真实,常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学生的生命,同时也滋养了贲道立自己的生命。或许这就是贲先生显得特别年轻的原因之一吧。
当笔者问到:您在学画和从艺的道路上为什么这样勤奋?贲道立回答:我从小家境贫寒,是共产党培养我,让我有机会接受教育。不勤勤恳恳,对不起党。这样的回答,似曾相识,但是在当下委实很少见了,更何况像贲道立说得那般自然、那般诚恳。
爱好美术,平易待人,淡泊名利,快乐一生。这是贲道立对自己人生的概括和总结。他还有一句最朴实的话:我从来不计较,所以睡得着觉。“不计较”,谁能说这三个字很简单呢?
□通讯员张小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