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趿拉板
□沙虹
偶然看到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一篇回忆旧物的文章,写的是趿拉板,引起我的共鸣。但我回忆的不是过去北京浴池大澡堂的那种趿拉板。那种趿拉板非常难看,两块略有鞋型的木板各自钉着一条厚实的帆布带,有时还凑不到两块同样大小的,只能一大一小挂在脚上拖曳而行。我回忆的是小时候穿过的一双非常漂亮的木屐。
其实,木屐是日本人在唐朝从中国学过去的。木屐在中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有了它,行军打仗、经商行旅不怕石子硌脚,不怕荆棘划伤;雨天不怕路滑,冬天可穿布袜保暖。在那样早的时代,这真是中国人的一个伟大发明。
李白写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是写谢灵运脚蹬木屐,平步青云之态。谢灵运的木屐下面两条齿用榫卯固定,可以随意拆卸、安装。上山时把前面的齿卸下,下山时把后面的齿卸下,就可以保持身体平衡,更利于登山行路。这个创意被人们赞叹,誉为“谢公屐”。有的人还在木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布、麻、皮等材质,做成类似近代用的鞋。木屐后来被俗称为趿拉板。中国逐渐出现其他鞋的样式,比如“履”。唐朝以后这个字代表了鞋,而且专指丝绸做的鞋,后来才泛指各类鞋。木屐因制作方便、便宜而使用广泛并持久。
我爷爷抗战时期誓不为日本人做事,领着家人避难如东乡下,身染重病。二儿媳亦在逃难途中病逝,连带腹中胎儿一起夭折。爷爷受过三次民国政府嘉禾章的奖励,两次因教育工作,一次因发展县里的商业和办厂工作。这样受表彰的并不多见。曾任多年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姚蕴素女士,看到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文人乡绅竟然如此落魄,非常感叹。在为我爷爷六十寿辰题写的贺诗中写道:“先生杖屐乐优游,物外襟怀自不愁。”描述爷爷在村子里穿着趿拉板拄着拐杖行走的样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他把物质当作身外之物,只关注国家命运,对中国人打败日本侵略者充满信心。爷爷的木屐代表一种中国文人的精神。
我的木屐代表了什么呢?
1953年,我家从海南搬到广州。有一天,母亲送给我一双“呱嗒板”,说穿着它走路会呱嗒呱嗒响。它是用整块木头雕刻出的,具有粗高跟鞋鞋底一样的优美曲线。上面钉上一条染成暗红色的胶皮带子,带子上有浅浮雕的花纹。最漂亮的是鞋底的面上绘满了美丽的图案,有高山和亭台,有小桥和流水,有鲜艳的花卉和草地,还有一只尾羽很长的鸟儿。我拿在手里,就像看到了公主的水晶鞋,小巧玲珑,爱不释手。我舍不得穿,只是捧在手里欣赏,好像要把这双鞋看进我的眼睛里,藏在我的心里。在那极其简朴的年代,这个礼物真是太珍贵了。
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仍有人在做木屐,也知道我的那双“呱嗒板”是“认脚屐”和“油彩屐”的合成,应该说具有趿拉板的高境界。我钦佩做这只木屐的匠人,他把一只小小的木屐做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满满的精神享受。像心灵感应似的,想起那双小小的“呱嗒板”,就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心中甜甜的,看什么都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