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老街的变与不变

□余慧

又一次踏上石庄老街,一种熟悉而新鲜的感觉在心里交织。走在老街上,时常感觉它没有变,在历史的长河里静默微笑;又总是能感觉到它的变化,细微之处涌动着活力与希望。

老街很老,老得木板门吱呀吱呀响,像古旧的木琴弹拨着岁月的歌。百年木楼矗立不倒,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人们。楼下的理发店还在,轧面机还在,只是不知道已经换了几代主人。老宅门口的石墩子,无声地诉说着家族的兴衰和老街的过往。曾经的国营工厂大门紧闭锈迹斑驳,见证了往日的繁荣。

草炉烧饼还是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儿时跟在祖母身后拎着篮子去街上买烧饼的时光。老井的井壁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勒痕,井水还是那样清冽。井边浣洗衣服的大妈们欢喜地拉着家常,年迈的祖母在呼唤幼小的孙儿,熟悉的乡音从街头传到街尾。

狭长僻静的巷子里,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摩挲得发亮。青砖黛瓦的老屋,人去屋空,屋顶的瓦花、墙缝间的青苔、满墙的爬山虎,顽强地绽放着生命的活力。这里是闵家老屋,曾经出过两位大人物,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闵乃本,一位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先驱闵乃大。老街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老街很长,三里长街的尽头是我的母校石庄中学,校园里的大雪松、银杏林、枇杷园,是求学苦读的日子里最美的风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古镇石庄文化底蕴深厚,至今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岁月洗礼,一些印记不再清晰。幸运的是,在古镇北大街的一角,新建的石庄历史文化展示馆,为我们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乡愁。“秀逸摩诃妆点临江过往,潆迴扬子化成竹岭沧桑。”据载,古石庄始于东晋,史称临江县,在摩诃山北20里,山南20里为长江,江边有竹排堆积如山岭。县名临江,因南濒大江,故名。宋末,有石姓大户因避乱,徙居皋南,卜筑摩诃山下,以其姓氏定名石庄。宋代词人王观、诗人苏过在诗词中都曾提及石庄域名。石庄一名沿用至今。

石庄历史文化展示馆用图文、实物,以及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了古镇的沧桑之变、历史沿革、往日繁荣、古今名人、建设新篇等,立体而丰富地呈现了古镇古街的历史与发展。徜徉在光阴的隧道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展馆里的老物件,让我怀念儿时老街的种种,希望时光能够倒流。但这样未免太狭隘了,时间不可能逆流,老街也是要与时代同步的。

我们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沉湎过往止步不前,而是为了传承绵延不绝的精神文脉,汲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我们记住历史,我们也期待改变。敢于改变,创造新的历史,古老的小镇才能永远焕发勃勃生机。石庄历史文化展示馆,正是这样一个精神坐标。

老街变了,一座座古迹先后得以修缮维护并列入历史文化保护范畴。拂去岁月的尘烟,古街的魅力渐次展现,石庄人在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到新的精神力量。变则通,通则达,新兴产业的引进为古镇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镇村环境建设勾勒出新时代小镇的美好图画,四通八达的道路将古老的小镇带入时代的快车道。一条古街,一座古镇,穿越千年,时光交错,时代赋予老街新的光辉。

江海古镇潮涌千年,竹岭毓秀人才辈出。时代的车轮下,没有什么是一尘不变的。回望老街,一座座古老宅院,一幢幢新居民楼,一家家新旧店铺……变的是街景,不变的是情怀。老街的变与不变,镌刻在一草一木间,镌刻在一砖一瓦间,镌刻在人们一朝一夕的生活里。

你问我老街究竟变了没有?期待你来老街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