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寻访张爱玲故居(上)

□陈健全

时逢深秋,我回母校华政长宁校区参加校庆。其间,重走校园路,不自觉地跨入河边书店,不期而遇华师大陈子善教授的《张爱玲丛考》等,兴奋之情,尤难言宣。盖因华政校园源于誉为“东方哈佛”的圣约翰大学,以前虽知其毕业的名人不乏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邹韬奋、贝聿铭、林语堂、吴宓、周有光等等,但今朝方知“祖师奶奶”张爱玲也跻身于此呢。原来,1942年初夏,正在香港大学求学的张爱玲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辍学返沪,于同年秋,插入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四年级再续学业。《圣约翰大学全体同学通讯录一九四二年秋》上,记着她的住址“赫德路195号内”及电话号码。众所周知,从前的赫德路195号,现为常德路195号,即常德公寓,她一举成名的小说集《传奇》及散文集《流言》就是在公寓6楼65室完成的。

提及张爱玲的名著《传奇》,记忆犹新,我最早正是1985年9月沪上求学时才读到的。借得的大开本《传奇》,是上海书店的影印本,据称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印行的张爱玲著作。一读,便惊艳于她艳异瑰丽的文字,兀自燃烧的句子,还有那镜花水月的意象。一支神来之笔,仿佛领着我曲径通幽,回旋处,每每骤见柳暗花明,尽管那时还不懂得她采用的是“差次的对照的手法”。后来,大约于1987年又读到了她的《流言》,也是篇篇渉笔成趣,别有韵味。不过,说来也惭,她的故居距学校不算远,但却不曾前去一瞻。岁月不居,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此次来沪,看来怎么也不能擦身而过了。

翌日上午,我从中山公园门口的巴黎春天新世界酒店动身,沿着桐叶缤纷的长宁路、愚园路一路向东,过静安寺后院,转入常德路,近南京西路口,一片林立的高楼前,一栋旧时的八层公寓楼——常德公寓即现跟前。楼前,夹道满树金灿灿的银杏叶,随风簌簌落了一地,却也给凉秋添了几分暖意。

踩着沙沙作响的“金丝毯”,近到公寓门口,除了一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优秀历史建筑”牌匾之外,又见一方余秋雨题词。他有言:“常德公寓,原名爱丁登公寓。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6年……现代作家张爱玲曾在这座公寓里生活过六年多时间,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小说创作,因此,这座公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一页。”难怪,张爱玲的故居俨然成了一方“圣地”。

门前,两三拨南腔北调的红男绿女,竟是低迴不去。有女生携着《流言》《小团圆》精装本,自拍不已。不用说,远道而来的“张迷”是也。可是,唧唧复唧唧,张迷当户指;不闻户枢声,惟闻女叹息——门口贴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字样。逡巡中,一家张爱玲主题咖啡书吧——千彩书坊却教人眼前一亮。相传,当年张爱玲就喜欢在公寓楼下边喝咖啡边写作。想不到,大半个世纪后,以“书+咖啡”这样的“巧合”出现在常德公寓楼下,真给人一种奇妙的穿越之感。

轻轻推开书坊的木扇门,柔和的橘黄色灯光中,迎面是一幅张爱玲的油画像、整面的书墙。书坊内,海派风格的硬木桌椅、橘黄的碎花壁纸,吧台上播放着《天涯歌女》的老式留声机,无不漾着老上海的风情。书架上,满满陈列着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当然,少不了她在这公寓楼里书就的华章:《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