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生命的力量

——读《龙涛集》

□丁建明

龙涛,乃白蒲区委原秘书秦镜泽老人的“自号”,所以他的文集取名《龙涛集》。那天,应秦老之约,在市档案馆碰面。他从白蒲风尘仆仆赶来,赠送给我他的心血之作——《龙涛集》的签名本,让我无比惊喜。一位耄耋长者,克服身体伤痛,抱病梳理人生,如此看重后辈,精神可嘉,令我敬仰。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勇敢中学读书时,便知晓白蒲区委有个“秦秘书”,龙舌公社人,快人快语,做事干练。巧合的是,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与秦老在工作上交集颇多。开会,调研,报材料,总是看到他那频繁而忙碌的身影。他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工作相当认真且十分称职的公职人员,是年轻秘书们名副其实的老前辈。秦老退休后,注重研究白蒲文史,上下奔走,挖掘史料,成果丰厚。

《龙涛集》是秦老人生阅历的充分展示。从6岁至60岁,他读过私塾,念过《论语》,至高小毕业。他学织布,做木匠,当民校教师,任会计、团支部书记、乡文书、公社党委秘书兼团委书记,直至区委秘书、协理员。特别是在秘书岗位,他一干便是40年。沧海桑田,岁月交替,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积累。经历得多,生命有长度;经历得广,生命有厚度;经历过艰险的挑战,生命有高度;经历过困苦的磨炼,生命有强度;经历过挫折的考验,生命有亮度。人拥有丰富的经历,才会有丰满的人生。伟人如此,凡人亦然。

《龙涛集》是一本充满激情的人生书籍。她囊括了秦老从1958年3月至1999年2月长达42年的工作记录,收录文章158篇,串联起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时间跨度长,内容颇丰富。涉及新闻报道、信息工作、秘书工作、档案工作、信访工作、人口普查、机构改革、经济调研、批评与建议等,林林总总,包罗万象。

《龙涛集》上下纵横半个世纪,史料价值较高。本书汇聚近三十万文字,并配以部分老照片,因而具有各个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以及秦老个人成长轨迹的特殊史料价值。譬如,《龙涛集》的首篇文稿,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处女作《家家户户使用牛肚灶》,真实记录了龙舌乡1958年3月19日至23日,干部带头改建牛肚灶、“家家积熏肥”的情景。从1958年至1961年,秦老在《如皋大众》报发表新闻作品23篇。1961年,有两篇稿件被《新华日报》刊载。1969年11月,于九华公社采写的通讯在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社》节目播出。秦老非科班出身,更非专家学者,他来自农村、源自基层,没有豪言壮语,更无惊天动地的壮举。《龙涛集》是他与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结晶,犹如大海中的朵朵浪花,展现了一名平凡而不平庸的公仆形象。

我慨叹秦老的记忆力和毅力、耐力,能够将个人档案保存得那么久、那么好,足见他的良苦用心与持久恒心。时光远去,越发可贵。正如他所言:“整理汇编成集,一方面可以回顾总结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另一方面给组织和子孙后代留一点了解地方人文历史资料。”仅此而已。

人生就是一部档案,人人都是一本书。每一次经历就是书中一段故事或一个篇章,既可以自己翻看,又可供别人参阅。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足迹,都是生命过程,都是一种财富。从《龙涛集》史稿中,我能读出秦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当下,物质财富不可或缺,但一个人精神贫乏,那是残缺不全的人生。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有时比物质更为重要。回眸过往,世事纷扰,唯专注于事业,方能有所收获。秦老潜心于工作,似一头老黄牛,几十年如一日,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职业风范,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