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顾延卿 ——张謇看西方的“眼睛”

□徐亚军

张謇先生

 

顾延卿(1848—1917),如皋白蒲人。与张謇等并称江苏五才子,二人和薛福成、黎庶昌为“曾(国藩)门四弟子”。顾延卿与张謇交游近半个世纪,从无芥蒂。

张謇早年被丰利大户张世德软禁,顾延卿从家中凑足银两,四处奔走,帮助好友脱离困境。张謇逃出后直奔顾家埭,顾延卿派人在路上迎接。两人相见感慨万分,张謇写有对联:“半世仇人张世德,一生知己顾延卿。”

顾延卿看到张謇无子,将林梓富户沈裕和义女吴道愔介绍给张謇,吴道愔给张謇生下独子张孝若。张謇原配夫人徐氏病逝后,吴道愔被立为正室夫人。

顾延卿与张謇,作为洋务运动地方代表曾国藩的弟子,老师的西方先进思想对他俩产生了重大影响。1879年11月30日—12日2日,江苏学政夏同善三次召见张謇讨论时局,接着张謇撰写了著名的《代夏学政沥陈时事疏》。张謇在《代夏学政沥陈时事疏》中指出:洋务运动“立总局,购兵械,沿江海设防,岁糜百千万金钱,日日议自强;而有事曾不能一战,且捐数百万于仇敌,缓词而乞和,耗于无用……”

从文中可以看出,此时的张謇虽已受西方先进的经验影响,对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思路尚处于萌芽阶段,有待完善。

光绪十五年,顾延卿随薛福成赴欧洲,任大使团第一随员、首席秘书。顾延卿在欧三年半,与张謇等人频频通信,报告西洋各国见闻,交流读书体会。

1890年11月16日,张謇收到顾延卿从法国的来信,顾延卿信中流露出他的观点:“大都西戎之强,不尽缘于机巧。其政事有可观,其风俗人心尤不可及。”顾延卿认为,西方列强的强大,不仅仅是坚船利炮,还在于其制度的优越,特别是社会风尚无法企及。

铁路也是顾延卿重点关注的对象,在给张謇的信里,他提出“铁路专主兵事,而通商为次”。顾延卿的理念是,铁路的功能,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就像古时候作战,交通上的优势会带来军事上的胜利。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欺凌,战事频仍,因此更多地考虑铁路的军事用途,是能够理解的。

当然,顾延卿的观点,未必是在法国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骤然形成的。顾延卿在张树声幕府,曾处理涉外事务,对于中国落后的问题,当然有过探寻。但其亲历欧洲,所见所闻,必然冲击更大,所思所想也就及时地与张謇分享。

此时,张謇仍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回信道:“一昔奉书,循诵增叹,无常人离别可怜之色,有丈夫慷慨报国之风,念我延卿,今不及也。”

顾延卿回国后,论功授从四品朝议大夫,却遭到他的拒绝。他先是领衔整理出版了归国即逝的薛福成的《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六卷、《出使公牍》十卷,借以介绍西方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接着至京、津、沪、宁、扬、鲁奔走呼号,演说西方各国政治、议会、经济、实业、教育、公共事业情况,鼓吹变革。期间,据《张謇日记》记载,张謇与顾延卿的当面会谈及书信往来异常频繁。

1895年张謇起草的《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其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就比较系统了。有学者认为《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部分主张和不少具体规划,超过张謇当时的人生水平和教育范畴。八个方面的建议,有部分与顾延卿的信中观点大致相同,如“外国铁路要义,利商与利兵两大端并重”等,“宜多派游历人员也”,因此张謇当时的思想,势必是受到顾延卿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张謇后兴办实业,将其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顾延卿放弃功名利禄全程参与。

张謇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思想主张,是在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的促进,以及老师的影响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顾延卿以其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对张謇西方先进思想的形成必定产生了十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