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顾延卿:张謇知己诗中寻

白蒲顾延卿(1848—1917)是状元张謇的老友。据《啬翁自订年谱》,同治八年(1869),年仅17岁的张謇从学于西亭,便已结识如皋顾延卿、通州范当世两位好友。

无论是创办实业,还是从事公益事业,张謇都曾请顾氏帮忙。顾延卿出使欧洲,重视地方农业、图书馆业的张謇去信英国使馆的顾氏:“《永乐大典》,自庚申之变,殁入英吉利者千本,在其博物院中,以武功之纪,此中国之大耻……泰西农政水书,讲求至核,西人图绘其制实精,倘获其书必有出文定(徐光启)所得之外者请他代为搜集,并表示学西方应从农业着眼,才能不离根本”,恳请友人代寻书籍。在顾氏的家乡如皋,至今流传着一副张謇自撰对联,下联正是“一生知己顾延卿”。对联只是民间传说,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无需考证的是,顾氏写下大量旧诗(见《顾延卿诗集》),记录下两人深厚的友谊。从诗中所述,两人知无不言,偶有抱怨,真是知己。《顾延卿诗集》流传未广,现将书中部分相关诗作,兹录如下。

第一首为《榜后寄季直》:

六鹢回飞大海风,十牛虚饵会稽东。不如闲坐青亭主,手弄珊瑚坐钓篷。

顾延卿为岁贡出身,数次参加乡试,未能中举。此作是参考不售后,向友人张謇倾诉自己一身才华,屡试不中,便萌生退意,像谢安早年一样隐居山林,闲钓为乐。

第二首为《待季直不至》:

一日春和九日秋,未开花喜半开愁。离心病眼相珍惜,千里阴层上酒楼。食言欲诅张公子,摊饭微思陈射洪。千尺桃花浪影碧,照他来燕尽从容。

某回,张謇、顾延卿相约共餐。不过前者失约,顾氏有感而发。首联情景交融,友人迟迟不至,愁随景来。颔联的典故出自韦庄为友人送行的诗句: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晖,表达顾氏心中尤为看重与张謇的友情。颈联引出自己身在酒楼,头上乌云密布,心中不禁要诅咒食言的张公子(张謇),但想到唐初文坛革新诗人陈子昂,便有“尾联”的“照他来燕尽从容”。不快只是一刹那,友谊才是久远的,这正是张謇与顾延卿的友情。

第三四首是《得季直书》:

冯伟无生事,何聊作远游。人间有尘海,吾道此清秋。得帛烹河鲤,弹冠学楚猴。欲言惆怅意,黄叶望归舟。

双池相附丽,兹彼有无通。子病真贫极,吾衰亦梦中。稻粱家国远,兰榝野田空。寂寞清歌里,天涯唯汝别。

冯伟为北齐学者,闭门三十年,不问世事,钻研学问。顾延卿收到张謇来信后,向友人敞开心扉,乐学冯伟,再次表达《榜后寄季直》中的主题:隐居乡里。事实也是如此,顾氏晚年回归白蒲,多为乡人服务。

第五首是《季直赠木似灵寿制为烟管》:

太乙下降然青黎,达摩东行肩飞锡。张生四千里所持,顾子五十岁而得。不敢杖乡与杖国,假作人间烟火食。要知我亦能神仙,此志即以铭此物。

此作颇为有趣,四千里固然夸张,五十岁倒是真实。1897年,顾延卿虚龄50岁。张謇送他良木作为寿礼。顾延卿喜作诗作,记述此事。

张謇家中长辈去世,顾延卿还写下挽联《挽张季直尊人》:秋风不静抱愁来,伤游子后归,锦衣迟一月,亦复惊我辈,当年举酒登堂,床下拜言成往事;沸水难安避劫去,是至诚先觉,敝屣脱九州,但未解公卿,他日式闾捧杖,车前问道向何人?

从诗作唱和到写作挽联,可见顾延卿、张謇真是常来常往的好友,而且经常交心,因此将顾延卿称为张謇的知己,还是有道理的。

(本文由如皋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