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沙元炳编纂《如皋县志》
□太原
如皋沙氏作为书香世家,后人多能秉承家学,编著撰文。其中民国年间的《如皋县志》(俗称《沙志》)就是由沙元炳任主纂,才能传世的。《如皋县志》自明天顺八年至清同治癸酉,共修九次。民国仅修一回,但是民国版《如皋县志》超越之前九种,质量上乘,内容尤为充实。全书共计二十卷:区域志,建置志(上下两卷),民赋志,典礼志、防卫志、邮置志(三志合为一卷),食货志、学校志上(合为一卷),学校志下、秩官志上(合为一卷),秩官志下、选举志上(合为一卷),选举志下,人物志(五卷),烈女志上中下(三卷),艺文志上下(两卷),祥祲志。如此皇皇巨著,对于如皋历史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
编写(1915年—1933年)这套民国版《如皋县志》的首席功臣便是沙元炳先生。1933年,金鉽(泰兴籍进士)作有《如皋县志·序》,详述了沙元炳修志的历史功绩。沙元炳是《如皋县志》的主修。此志义例都是由沙元炳亲手制定的。其中艰辛与细节,如皋文人许树枌于另一篇《如皋县志·序》有所述及:时至清末,前人编印的各套《如皋县志》,大多散失。所发现各套县志,体例杂乱,不乏疏漏。而且清亡民兴,当时政教礼乐与旧时有所不同,有鉴于此,沙元炳力主革新新志体例,便与主纂分纂逐条审定,完成新志体例(义例)。
沙元炳不仅参与编修县志,还为修好志书提供了珍稀书籍。沙先生是有名的藏书家,他的志颐堂藏有大量古籍,不乏宋元珍本。金鉽在序言中,有言沙元炳生于清末,恰逢乱世,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以做,便告别官场,回归老家养志读书。他搜罗古今书籍,尤其留心地方掌故。经年累月,沙先生收藏如皋乡贤遗著两百余种。官府邀请他出山负责编修《如皋县志》事宜,他说:近儒会稽章氏、阳湖孙氏、仪征阮氏皆言修志通弊新志成而旧志亡……自鼎革以来,国体久更,文化日进。政教礼俗时各异宜,典章文物,道无不变。孟曰“守先”,荀云“法后”。
通俗说来,沙元炳认为编修民国版《如皋县志》,正是与时俱进,在继承先人优点中求变革,更进一步,修好志书。于是,他作为藏书家,献出自藏明万历和清乾隆年间修订的《如皋县志》,供修志人员使用。黄七五在《序言》中也有述及:“沙元炳先生汇集旧志,旁索远引,仿纪事本末例,别类分门。”
确保《如皋县志》的质量,沙元炳力邀沈文瀚、金鉽、王福基、潘恩元、黄家瑞等名流才子,共同参与编修工作。民国版《如皋县志》才成为历代《如皋县志》中的佼佼者。
1927年,沙元炳先生离世。他在临终前面对友人金鉽,潸然泪下,真心言道:“县志不成,吾死有遗恨矣。”由于资金问题,民国版《如皋县志》当时只印行了前五卷。幸运的是,其余诸卷手稿,都由如皋市档案馆珍藏。希望此书早日全书影印出版,传承如皋历史文化,以告沙氏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