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如皋的起源及名士
□宋淑娟
胡瑗画像
如皋旧名雉水,又名东皋。传说周朝贾国灭亡,贾大夫来到如皋避难。他有一位美丽的夫人,姓雷。美人从无笑容。贾大夫便带她来到水边射杀野雉。百步穿杨,一箭命中,贾大夫射中野雉,雷夫人灿然一笑,千娇百媚。雉水由此得名。“如皋”中“皋”字,很多人不知其意,未闻其声。“如”为动词,之往之意;“皋”为干、岸。两字合一,还是离不开贾大夫射雉的传说,意为“前往水边高地”,富有诗情画意。提及高地,那是如皋及周边地区的地势,仿佛一个倒扣的锅子,如皋位于锅底的制高点。
如皋:因水而生,顺水而运。如皋城更是与水结缘,内外两条城河,一圆一方,如同外圆内方的古铜钱,实际上是天圆地方、阴阳调和的象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在这如诗如画的古邑,养育出一批批才子佳人,传颂着一段段感人故事。
宋代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胡瑗,人称安定先生。他是宋初的理学大家。他于泰山苦读,收到家书,仅见平安二字,便抛弃书函。后来他于苏州、湖州诸地,改良教育,采取“分斋教学”,即分科教学,对于中西方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他是大儒,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宋神宗询问臣子,胡安定与王安石,谁对国家更为重要?结果是教育家胡安定比权臣王安石还要重要。人才是国家之本,教育是人才之源。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冒襄,也是如皋人。他和秦淮名妓陈圆圆、董小宛的情感故事,早已为人所知。冒襄,又名冒辟疆,明末四公子之一。他爱美人,更爱国家。明亡清兴之际,冒襄于南京结识多位青年才俊。他们结为复社,支持东林党人,反对宦官阉臣。清朝初建,冒襄隐居如皋水绘园,拒绝朝廷的招引,继续反清复明,又抚养故友后人。水绘一园,成为名震海内的如皋名园。冒襄也被后人赞为明末四公子中最有民族气节的一位。
清中期,正是冒襄居住过的冒家巷里,又涌现出一位大才子——戴联奎。他年纪轻轻,才20余岁,便先后考中解元、进士。他不畏权臣和珅,拒绝向和珅下跪,拒绝辅导和珅儿子。他还是嘉庆、道光两位皇帝的老师。戴联奎任职多部尚书,官至左都御史,权倾一时。不过他小心谨慎,成为一代名宦。
如皋历史上,还有词人王观,熊琏,道光的老师——沈岐,古文家冒广生,实业家、教育家、诗文家沙元炳等等。他们像一颗颗玉珠,散落在如皋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