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脂砚斋批语里隐藏的故事(一)

□黄伟民 陈俊华

一、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中出场,称其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同时有批语“难得双兼,妙极!”在警幻仙姑介绍她乳名兼美时,又批到“妙!盖指薛林而言也。”结合第四十二回有庚辰评:“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可见秦可卿、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董小宛的分身,扮演着董小宛不同时期的角色。

《红楼梦》第七回,在“方知他学名唤秦钟”处,有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批语借古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引出了秦可卿。秦可卿的原型人物是董小宛,因她的义姐陈圆圆原名邢畹芬,董就取名为董小琬,冒辟疆的诗友周公亮就写过一篇纪念董小宛的文章,题目就是“小琬传”。

在《冒辟疆全集》中,董小宛的宛有两种写法,在董小宛未进宫之前,写成董小琬;自从董小琬进了宫,成为王妃、皇妃和皇贵妃后,就写成了董小宛。批语中的“未嫁先名玉”,正源于此处。

那么批语中的“来时本姓秦”,该如何解释呢?其实答案就隐藏在《红楼梦》的开篇之处:“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甲戌侧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脂砚斋把“金陵”,写在了姑苏和阊门之间,确实令人费解。仔细品读以后,发现作者要表达的是姑苏和金陵“最是红尘上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明朝的金陵,最为富贵风流之地非秦淮河莫属,而姑苏的阊门由于“五龙汇阊”,水运发达,也是苏州的繁华之盛。连接阊门和虎丘的山塘河就有了小秦淮河的美誉,董小宛在苏州的寓所就在这三塘河的半塘,而董小宛素有秦淮八艳的美名。这是对“来时本姓秦”最妥帖的注解。可见,“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之所以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是因为这两句借用的古诗,准确地锁定了董小宛的身份。

在第八回介绍秦业时,书中写道:他父亲秦业(甲戌双行夹批:妙名。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现任营缮郎,(甲戌双行夹批:官职更妙,设云因情孽而缮此一书之意。)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甲戌侧批:一顿。)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甲戌双行夹批:出明。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甲戌眉批:写可儿出身自养生堂,是褒中贬。后死封龙禁尉,是贬中褒。灵巧一至于此。)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甲戌侧批: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

批语中说“如此写出可儿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可不是吗?董小宛的一生,真可谓是个苦人儿。董小宛从小就是个弃儿,被陈氏大娘“养瘦马”,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秦馆楚楼中的红倌人。在十六岁前被卖入教坊司,成为一名官妓,失去了自由。在十六岁到十九岁时,成为比她大三十多岁的风流教主钱谦益的侍姬,因钱谦益娶了柳如是为妻,董小宛回到苏州的七里山塘的半塘双成馆。后来嫁给冒辟疆,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但是1644年甲申事变,接着是乙酉(1645)事变,冒辟疆遭难脱逃,董小宛秦溪蒙难,被清兵抓去,时隔半年,董小宛只身脱逃,和冒辟疆在苏州相遇,两人有家难回,只能在泰州避难,其后冒辟疆一场大病,幸得董小宛日夜服侍一百五十天,方才康复并回到如皋。然而好景不长,至顺治六年(1649)年底,多尔衮逼迫洪承畴奉旨抄冒家,并扬言要挖冒家祖坟。在万般无奈之下,董小宛只能被逼北上。

在这段文字最后的“性格风流”处的批语“四字便有隐意。《春秋》字法。”暗示了秦可卿是历史上留名的一位人物,结合上一篇文章来看,秦可卿和元春都是董小宛的分身,作者以秦可卿的死暗写小宛进宫,又以贾元春来扮演进宫后董鄂妃的角色。我们来看第十三回书中是如何铺垫的: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甲戌眉批: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木,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蒙侧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俗套。)就不曾拿去。

潢海铁网山,据《红楼梦大辞典》考证位于铁岭,这里是满清的老巢。“樯者,舟具也。”暗示了樯木不是棺材而是船。而这个板是“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坏了事”的“老千岁”很容易想到是摄政王多尔衮,他是明朝遗民眼中坏事做绝的首恶。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1650)冬,追封为“清成宗”,谥号是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因为“诚”和“敬”均与“忠”同义,“诚敬义皇帝”和“义忠亲王”暗合,可见义忠亲王老千岁暗指摄政王多尔衮。熟知内情的脂砚斋假借“人生若泛舟”的感叹,表明了董小宛在多尔衮的淫威逼迫下,坐了龙船去了他的睿王府。